第A01版:头版

从“一五”156项到“十三五”165项

重大工程铸造中国经济顶梁柱

新华社消息 “十三五”规划即将迎来圆满收官。五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沉着冷静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定朝着既定目标任务前进。“十三五”规划实施顺利,主要指标总体将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到“十三五”期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

抚今追昔,从“一五”到“十三五”,从桥梁到水利,从交通到能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中的近两千项重大工程项目,刻录下六十余年非凡成就背后的艰辛和辉煌,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零的突破到世界之最

重大工程见证综合实力跃升

金秋中国,伶仃洋上“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在加紧建设。

两年前的2018年10月24日,全长55公里、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个横跨伶仃洋海域的“超级工程”,从开工那一刻起就连续创造多个“世界之最”。

江河不语,道尽历史变迁。横跨中华大地的江河,见证了中国桥的巨变。61年前,1957年10月15日,一项举全国之力的庞大工程——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万里长江第一桥”诞生,自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长江上修桥的梦想得以实现。

从在苏联援建下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到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再到如今自主建造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一五”到“十三五”期间,铭刻下中国工程建设从“零”的突破到走向世界之巅的奋斗历程。

站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的时点,回首往昔,无比感慨。

长春第一汽车厂、三门峡水电站、包头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华北制药厂……在1953年开启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156个重工业为主的项目,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问鼎苍穹的“天问一号”,遨游沧海的“华龙一号”,京雄城际铁路、中欧班列、港珠澳大桥……从深海空间站到量子通信、从5G到高速铁路,“十三五”规划中,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凸显战略性和牵引性,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

从“一五”的156项到“十三五”的165项,两个五年,两组重大工程项目,折射的是一个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里,从桥梁到水利,从能源到交通,一项项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项目在中华大地上屹立,既记录下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实力的跃升。

以五年规划和计划为引领,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全国之力创发展奇迹

辉煌伟业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中国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实现创新飞跃的密码是什么?

国外媒体和有识之士这样评价: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开创“中国模式”、创造“中国奇迹”的一大法宝,也成为解读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

从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善于制定战略规划,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以一个个五年规划为指引,近两千项重大工程屹立在华夏大地,铸造了中国经济的顶梁柱。这既刻录着70年非凡成就背后的艰辛和辉煌,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明证。只有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让一个又一个工程从蓝图走向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件件重大工程顺利落成的背后,无一不是来自科研、产业、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合力,无不写满了探索的艰辛。每一项重大工程,都是全面系统的建设和推进,是“中国方案”厚积薄发的结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回首往昔,激情满怀,展望未来,充满信心。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装点伟大的时代。更多重大工程项目将在中华大地铺陈开来,以重大工程项目为顶梁柱,加快创新步伐,昂扬奋斗姿态,朝气蓬勃的创新中国将在逐梦征程上实现新的跨越,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020-11-23 从“一五”156项到“十三五”165项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0677.html 1 3 重大工程铸造中国经济顶梁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