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以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为契机,将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促进全民健身的基础性工程,抓紧补齐社区体育设施短板。
意见提出,到2025年和2035年的两大总体建设目标: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健全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实现新建居住社区内至少配建一片非标准足球场地设施,既有城市社区因地制宜配建社区足球场地设施;203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社区实现足球场地设施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城市街道、街区内配建一片标准足球场地设施。
意见明确,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水务、园林、城市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探索创新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机制,针对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周期长、困难多、协同差”等问题,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审批事项清单制和告知承诺制,提高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意见还要求,新建住宅项目要严格执行配套建设标准和规定,确保社区足球场地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注重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筑材料的多样性、适宜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结合足球场地位置、地势、气候和土壤条件,设计场地形式、选择场地材质,科学设计场地排水、喷灌、围挡、照明和标识等,做到安全、便民、实用。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