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我赞成更名并调整为水平评价类

□董祚继

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建筑工程、地理科学、信息技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景观美学、公共管理、产权制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不宜以某一专业技术为主搞准入限制、深沟壁垒,要坚持五湖四海、集团作战。

看了“五千名规划师请愿书”后,十分震惊。先不论这种“请愿”的方式是否合适,也不论“五千名规划师”究竟有多少水分,作为曾经参与推动“多规合一”改革的一分子,对于“请愿书”的错误观点,不得不表明态度和看法。

一、对“请愿书”主要观点的不同看法

“请愿书”质疑将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师设定为“水平评价类”,共给出了5条理由,这5条理由在规划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都不成立。

(一)是否有违《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请愿书”认为改为“水平评价类”不符合《城乡规划法》。这个理由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符合改革要求。现行法律并未规定规划师资格的类型,调整为“水平评价类”后仍然可以保留规划师资格制度。

(二)关于“本次调整是否利于制度的延续性”。”请愿书”反对资格类别调整的依据是国家有关部门2017年5月出台的有关规定。这个理由无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重构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重要意义,不仅引用文件过时,以所谓的“行业发展、专业发展”的“局部”来阻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局”也是完全错误的。

(三)关于“本次调整是否利于理论研究、文化传承、空间管理、空间治理等一系列工作”。“请愿书”以城市规划专业2011年提升为一级学科为由,认为“此次调整忽略了规划师注册制度对于解决学科发展、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意义”。这个理由过于牵强。“多规合一”后,学科体系宜相应调整为“国土空间规划专业”,部分院校因为师资不足、办校方向等原因也可以继续保留“城市规划专业”,但此次调整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到规划专业的学科等级认定。新的规划体制及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只会促进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支撑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不是相反。

(四)关于“本次调整是否符合‘放管服’的真正意图”。“请愿书”认为“放管服”的根本意义在于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行为,而“此次调整没有依法行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管服’,并将对数万名规划师能力评定、执业认定带来了阻碍”,这是对“放管服”改革的误读。“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行政行为”需要下放和减少,其他组织带有审批性质的行为也要尽量减少。必须看到,近年来不少行政审批权下放后,一些行业组织借机强化专业准入限制,“放管服”改革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地方政府和企业甚至感到办事更难了,这个问题值得重视。此次规划师资格类别调整,对于优秀规划师的能力评定、执业实践不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但可以减少靠排他性的准入资格搞执业垄断、限制竞争的行为。规划从业人员不再仅凭一纸注册证书,而是凭现实能力和优质服务参与规划,有利于提高规划编制的成果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关于“本次调整是否利于规划业务市场化”。“请愿书”认为,取消注册城乡规划师准入之后,意味着广大基层规划技术人员通往高级技术人才一条最为公平的路径被阻断,无法安心投身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影响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将造成规划师的阶层固化,造成大型规划设计单位的集体垄断。”这个理由与事实正好相反。正是准入类的规划师资格制度,造成了大量具有新理念、新技能的规划人才难以及时加入,以至于融合了多种专业知识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瓶”仍然装着以传统建筑专业为主体的城乡规划的“老酒”,这既是规划师阶层固化、大型规划设计单位集体垄断的真正原因,也是目前规划体制改革举步维艰的深层因素。

二、我的基本看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重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意义重大,规划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改革只能进不能退,必须全面、准确落实上述要求,包括规划师资格制度在内,该调整的要调整、该废止的要废止,不能以过时的制度条文和行业规定困住改革的手脚。

从世界范围内看,现代意义的空间规划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作为市场机制的对立物出现的一种政府规制手段,是对市场失灵和市场缺位进行纠正、弥补的必要措施。因此,现代空间规划除保留传统的土木工程学技术方法外,还融入了地理科学的空间分析和公共管理学的社会治理方法手段,融入了地理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仅如此,随着生态重建、文化复兴、产权保护等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生态学、景观美学、民法学等学科知识、技艺也大量引入,形成庞大的知识体系,丰富了科学理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基于此,我赞成将原注册城乡规划师更名为“国土空间规划师”,并调整为水平评价类。这一调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土木工程学、地理科学、公共管理学、数字科技、生态学、景观美学、民法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艺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加快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准入类相比,水平评价类不会降低规划师的能力要求,不会影响已有规划从业资格的人员继续执业,但从事规划编制工作将不再完全限定在具有特定专业背景、已取得注册资格的极少数人内,大批具有生态学、信息学、民法学、景观美学等专业知识但又无法考取规划师资格的人员可以参与其中,将有力推进“多规合一”的真正落实,有力促进规划工作的广泛参与,有力提升规划编制成果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规划管理效能,提高规划服务水平,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国土空间支撑。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2021-01-25 □董祚继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1584.html 1 3 我赞成更名并调整为水平评价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