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驰援河北省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建设工地,活跃着一批逆行无悔,处处带头的党员骨干。在党员骨干的带领下,大家昼夜突击,顽强拼搏,比计划时间提前一天完成了黄庄公寓隔离指挥部下达的施工任务。
孟令琪,中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石家庄区域指挥部调度员,负责300多人的人员信息统计、参与驰援黄庄公寓隔离点施工任务的人员核酸检测、与建设指挥部日常联络和与现场各专业的施工负责人对接后勤保障工作等。每天早晨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温暖人胃、温暖人心。紧接着,就是抓紧时间登记每一位人员的日常信息。为了落实好抢工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在不影响工人施工的情况下,他见缝插针地,来到现场每个施工部位,给每一位工人测量体温,检查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在他的心里,当好参与抢建黄庄公寓隔离点配套工程的同事的身心健康,就是天大的事。
郭晓巍,是该公司哈尔滨地铁项目部总工程师,在黄庄公寓隔离点配套工程工地负责材料、劳动工具保障工作。虽然与自己平时负责的专业技术有天壤之别,但是他克服困难,积极向动力照明和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并亲自到其它施工进度快的区域观摩学习、拍照,努力记录下每种材料的规格、型号,然后主动跑到现场与技术人员对接,询问下一步工作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每天往返库房20多次,第一时间解决了施工材料、劳动工具需求问题。
鲍凯,原是京雄城际铁路项目的电力工程师,现负责动力照明电缆敷设、低压配电箱连接、接地连接。1月19日晚上十点多到达黄庄现场后,他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战斗”,经过48小时连续奋战,完成了电缆敷设和相关配线工作。他所负责的动力照明涉及的200个房间的电缆入户,全部在“天上”,几乎全部都是在屋顶作业,还要安装12处房屋之间的电缆架空桥架。工作量大不说,还是危险性最大的工序。与此同时,他还负责接地网的布设和各房间的接地连接。这项工作是“地网”。用电安全靠的就是“接地”。施工中,他紧盯每个环节,靠着嘶哑的喉咙去“吼”。
崔雲强,来黄庄公寓隔离点参加配套工程抢建工作前,是京雄项目部电力工程师,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他驰援黄庄的请求被批准后,连夜开着自己的小车奔赴石家庄。他所负责的主变压器至低压配电箱的电缆沟开挖及电缆敷设工作,最大困难就是如何保障把8条直径分别达6公分的电缆,穿越交通主干道。电缆重,路径复杂,他都不操心。真正担心的是在白天无法施工的情况下,怎样抢时间把它顺利地穿越几条交通主干道。崔雲强组织了60多人的突击小分队,从晚上7点开始,经过一整夜的施工,终于完成了电缆入沟、土方回填等工作,啃下了最难啃的骨头。面对大伙的点赞,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这是我的职责,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更是我应尽的义务。”
罗楚楚,北京地铁6号线通信工程师,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人员,负责200个房间的光缆布设及熔纤工作,该项工作的重点是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过程中,他组织30多人昼夜施工,按期完成了超过30公里的光缆敷设工程量,又带着技术人员加班进行光缆熔接工作,通信工作,最难的在于四排、三排至二排通信机房的光缆引入,需要光缆实现多次往复地在“天地”之间来回穿梭结合。为了确保光缆敷设不出现任何差错,他在最关键、最困难区域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紧盯着优化的方案和光缆过道埋设防护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确保了200根光缆汇聚成束顺利引入机房。任务完成后,他才想起来手机视频声音响了好多次,拿出手机一看,是父亲和爱人与宝贝儿子先后多次与他视频,一个也没有接。罗楚楚觉得,“这个时候,抓紧敷设黄庄公寓隔离点通信光缆,确保在黄庄公寓隔离点隔离期间的每个人能够通过手机与家人保持联系,医护和管理人员能够借助通信网络顺利开展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党员要奋勇争先,冲锋在前。在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像上述这样默默奉献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职责,在红色的乐谱上谱写着无私奉献的赞歌。
(田伟光 郑传海 曹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