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倪浩添
一脸严肃的他说起话来条分缕析,一副学者的模样。在项目管理上,他一直“念”着自己独特的“经”,参与管理和主抓的多个项目都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效益。游关军,作为中交二航局广州地铁12号线项目经理、深圳沿江高速项目负责人,荣获中交二航局2020年度“十大标兵”,在项目管理上始终当好主心骨,做好领路人。
调
2020年10月,由于工作出色,游关军在担任中交二航局广州地铁12号线项目经理的同时代管深圳沿江高速项目。中交二航局沿江高速项目部是国内首个水下公交枢纽,也是全国在建的最大海底盾构隧道,标段所处在深圳前海地区,政治要求,环保要求都很高。尽管到任前游关军已经认真研究了项目的相关资料,可到经理部的第一天,他便对施工管段进行了详细地考察。游关军凭着多年的现场施工经验,对原设计方案提出质疑:能否进行设计变更,既能降低成本还能减短工期,降低风险。他组织人员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让大家都大吃一惊:效益极为可观。
急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业主最终方案迟迟定不下来。游关军有些着急,但他知道这时的业主比他还着急,作为深圳市2020年重点项目,工期拖不起。
2020年11月初,游关军当机立断找来很多专家共同研究项目施工,详细说明了工程概况和自己的想法。专家们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这是可行的施工方案,还有部分专家则认为即便是这种高效率的方案也满足不了工期要求。
业主明白,原本不宽裕的工期又被耽误了,最终业主也松了口,“招投标先放一放,其他的准备工作可以开始了,做好工可随时批复的准备。”
一个星期后,项目盾构选型咨询会的专家们到施工现场考察。当看到一份份详实的资料摆在会议室,专家们被经理部的工作效率震惊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算
游关军深深明白做项目的最高境界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虽然是大规模抢工期施工,可他的心里丝毫不敢放松“效益”二字。在物资采购上,经理部抓好成本管控,落实“八清”工作,降低成本费用。项目部在公司指导价限价采购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做到货比三家。
在大堆料选购上,项目部采取集中式采购,选择2到3家诚信好、有实力的经销商作为合作伙伴。对于少量、零星用料,游关军丝毫不马虎迁就,物资部按月编制采购计划,财务部严格按计划进行采购成本的控制。
在劳务分包上,他采取“小而多”的管理模式,把施工进度关键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下游链环节由协作队伍负责,最大限度地提高协作队伍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各项细化措施在经理部令行禁止,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全年平均资金集中率超过98%,广州地铁项目12号线还获得获二航局第一届财务管理内部标杆。
干
广州地铁12号线项目向承诺业主2020年始发,尽管项目部已经对整个施工方案进行过无数次的演算,“就是正常施工,今年盾构都很难始发,何况今年情况特殊。”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游关军还是感到压力巨大。
面对质疑,他和项目党组织书记班品木紧急召开经理部生产会议,研究复工复产施工方案,提出全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全力攻克盾构始发工作。游关军在会上一再强调:“中交二航局在华南市场不容易,能否安全按期始发是检验我们能否有战斗力的唯一标准。
军中无戏言,他在会上果断决定:经理部全体员工都深入到施工现场当起了施工员和安全员,大干局面就此铺开。
为了配合大干,项目部从2020年10月初起开展一场以“决战四季度”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在协作队伍中开展“四比一争”(即比工期、比安全、比质量、比文明施工、争效益)活动,并制定出具体的奖罚标准,及时进行奖罚兑现,大大提高参战人员的积极性。
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20年,广州12号线经理部带领团队完成年度产值目标,在全线进度实现第一,11月24日,官洲站在全线率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2月18日,“珠江1号”盾构在全线率先首发。游关军用结果赢得公司领导和业主一致认可和好评,为公司在广州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信誉。
爱
“老游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在我们就安心……”一说起游关军,项目安全员徐红兵滔滔不绝。26年在项目一线的经历让游关军始终做到对项目员工讲感情,善用真情关心爱护项目员工。善于“主动出击”是他工作的一大法宝,每月初雷打不动召开职工大会,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把工作做到一线员工的心坎上。
情到深处自然浓,“我们的项目就是一个大家庭,只要大家一条心,没有什么干不成。”对于涉及到员工成长发展、福利保障的工作,游关军表示该项目要打造幸福二航的品牌,员工休息休假一定要有保障。他深知,施工单位的员工四海为家,内心最期盼的就是休息休假, 除了春节等假期,他还时常“破天荒”对员工主动提供假期。
为了让年轻员工能够快速成长,他提出推行“一会三讲堂”(职工大会、微课堂、廉洁十分钟课堂、道德讲堂),赋能员工成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项目部就打造出了“1+3+3”(1个项目班子团队+3个站点团队+3个专业化团队:机电、盾构、车站)轨道专业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