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到2035年,我国将形成“规模结构合理、设施品质优良、治理规范有效、运输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超500万公里。
《纲要》明确,我国农村公路总体按照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推进以乡镇及主要经济节点为网点,建设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路网和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
《纲要》中提到发展目标,到2035年,“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完备高效、资金保障政策机制完善有力;基础设施耐久可靠、安全防护到位有效、路域环境整洁优美;运输服务总体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的服务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更加充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总体满足交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
《纲要》提出,展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相协调、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相融合、安全便捷绿色美丽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农村公路通村达组、联通城乡,实现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区等融合发展,满足人们对农村出行的美好期望,有力支撑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适应交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