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科创云廊,已经展现在沪昆高速公路的上海段顶端。多少回,每当我夜晚驱车经过此地时,眼前倏地亮起一片璀璨的晚霞,她飘逸在一幢幢高层建筑之上,你行驶在如梦幻般诗一样的途中,有一种幻觉,仿佛再往前走就要进入天上宫阙。回望一眼,她又如一艘“云中巨舰”,似停泊待发在连通贯穿长三角的G60高速公路的起点上。
“峻拔起高楼,黄昏不逊色,霓裳倍增辉,九天擎云廊”。这是我晚间散步时,踱入G60科创云廊身边,有了一番感想。在莘砖公路以南,G60高速公路以西,有块面积500多亩工地,是两个三角形地块。临港集团准备在这里搞开发建设,这就是G60科创云廊的雏形。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拉斐尔.维诺里先生,是乌拉圭美籍人,在现代世界建筑设计领域享有顶级的设计大师皇冠,在美国纽约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事务所。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东京国际会议中心、费城金慕演艺中心、纽约林肯中心爵士乐厅等建筑设计,都是出于拉斐尔.维诺里先生之手。
临港集团公司聘请拉斐尔.维诺里先生来到了上海。这位七十多岁,滿头白发的大师,实地勘察之后,在两块有点逼仄的三角形地块上,画出了两个大圆圈,他的思路是根据美国诺曼福特期——苹果飞船总部的建筑构思而成的。时任临港集团董事长刘家平审视后觉得这设计方案过于奢华,更不适合土地集约的原则,这美丽的设计方案被否决了。
有一天,拉斐尔.维诺里先生与刘家平再聚首,当拉斐尔的又一个设想未被接受,这位胸前挂着六七副眼镜的顶级设计大师,突然灵光乍现,对身旁的刘家平兴奋地说:这样吧!我为你们设计一条世界上最长的空中连体走廊吧。
即:把23幢建筑群连为一体,长度1500米,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用16万平方米的铝合金顶棚,戴一顶有长长的飘带的帽子覆盖在23幢建筑顶端,看上去有气势宏伟、波澜涌动的云顶奇观……
当时两人的激动的情状,我们现在已无法赘述描摹,但是可以想象甚至欣喜若狂也不为过。因为这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长云廊建筑设计方案。
最终找到了一个适合上海松江本土的设计方案。
云廊上部结构的顶棚设计是一个大难题,用什么材料来搭建这巨型长廊顶棚,要在八十米以上的空中,能阻抗12级以上的大风,能适应上海的天气温差变化材料不变形?拉斐尔.维诺里先生也没有这样的经历,世界上没有可查询的资料。大家群策群力,参考了国内外许多现代建筑的资料。南京牛首山的一小块户外网壳建筑,让临港松江科技城的领导眼前一亮,这一项目是华东建筑设计院操刀的作品,承接制作、安装施工方是上海通正铝合金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的华东建筑设计院当初承接G60云廊顶棚设计任务后,第一反应,这个大项目是建筑艺术、功能展示和投资之间相融合的问题,这是一个精彩全新的挑战。虽然华东设计院人才济济,但对这巨型云廊顶棚设计是高难度的挑战项目,他们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此大体量的云廊,就目前而言,在建筑史上也没有现成的资料可查、可参考。怎样来解决云廊整体的抗震、抗风,即要有安全性,又要有功能性,兼顾经济性。
华东设计院找了国内许多专家、院士,以及施工方作了许多的论证,一致决定采用单层网壳铝合金结构作G60科创云廊的顶棚。
16万平方米的铝合金单层网壳结构,长度1500米,最大跨度118米,高度100米,要设计出最美的、最合理的云廊顶棚,体现云廊功能并具美色,太阳能发电,灯光投影,包括信息发布。
方案决定了,设计完成了。承接G60科创云廊建设的上海通正铝合金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以铝合金结构为核心产品的企业,曾建设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南京牛首山佛顶宫、普陀山观音圣坛、成都现代五项击剑游泳馆、江苏园博园等大型标志性建筑,但要建设规模如此庞大的云廊也是第一次,他们接到此项目,即兴奋、又期待,更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上海通正铝结构公司组织了设计研发、技术团队,马上对G60科创云廊如此大的项目进行认证、调研。他们整合了行业内最尖端的力量,他们邀请了同济大学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北京、上海空间结构领域内知名专家前辈,成立了专门的G60科创云廊建设专家顾问团队,还邀请了行业的主管部门一起,对该项目进行了十多次的施工方案试验和认证,为安全、准时、精确的建造G60科创云廊铝合金结构屋盖项目作准备。灯光聘请世界500强之一的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和生产、安装。
一期的G60云廊建设于2015年9月开工,上海建工集团承建了综合体的建设工作。2018年7月,一期G60科创云廊顶棚的建设也紧锣密鼓地开始施工了。
G60科创云廊的顶棚建设,是整个云廊难度最高的部分,是整个庞然大物最精华、最出彩的部分,是整个云廊的皇冠。是目前全世界史无前例的首创。
G60 科创云廊的设计、施工团队从多方面寻求突破,从上万次的理论演算、到实体样板的尝试,再到最后云廊的整体呈现,施工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创新跋涉,一路摸索,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最后乘风破浪,云开日出。
早晨六点,当大多数人还熟睡在美梦中时,铝结构的建设者已经背上作战工具走上了这片艰辛的战场,坐上电梯到70米高,然后再徒步登上100米的高空作业面上,面对冰冷的钢铝结构材料开始组装、焊接、矫正等一系列工序,在施工期间,100米高空经常是5级以上的刺骨寒风吹在脸上,但是建设者不畏严寒,迎难克艰。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云廊早日呈现在大众眼前。一份施工日志表明:G60科创云廊一期施工期中战胜了20多次台风预警,勇闯2019年百年未遇的63天冻雨天气,经历了在60度左右表面温度实施壳体部件安装,在恶劣环境下,建设者攀在100米左右的高空进行大量的焊接作业,其精细程度好比空中绣花。云廊,像一座桥,将两个地块托起连接,将所有企业的科技力量聚集起来,将创新萌动的思绪和营造伟大梦想连接了起来……
工作在80米以上的高空,跨度超过100米、起伏高差接近20米的壳体精准安装,创造了大型建筑无一安全事故的纪录。一期8万平米的壳体长760米、宽127米,使用了2万根不同尺寸的铝合金杆件以及8000多对不同角度的铝合金节点,使用了铝结构约2000吨,钢结构约4000吨。于2020年12月完成G60科创云廊的一期建设工作。这在目前世界范围内是首创,是独一无二的建筑。
施工方的一位负责人谈到,和临港松江科技城的合作,感受到了他们敢想、敢做、敢于担当的勇气;他们有开放、首创、执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有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的态度。
同样,施工方也接受了挑战。他们在G60科创云廊建设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材,培养了一批工匠,得到了建设独创性大型建筑的经验,向“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又迈进了一大步。
漫步云廊,感慨甚多。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建筑,常常是互不关连,互不相认,而长长的云廊,联通的不仅仅是每一幢云端的建筑,而是让彼此的心走得更近、让云中之景更美……是的,奇迹,也是在奋斗中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