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市场瞭望

施工企业要精准做好“BIM”管理

□何 旭

BIM是一个具备数字化、标准化整合计算机信息的3D模型架构,以数字来表示建筑物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的设施,三维方式进行设计、调整和变更,涵盖结构化的数据库,将信息完整保存,带来的巨大效益是传统工程模式无法比拟的。

(一)BIM+融入现场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后,可以很方便地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虚拟建筑中的漫游。借助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虚拟漫游技术,可进入虚拟建筑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亲身感受项目空间,实时查询信息,从而方便地实现与设计师的协调。运用BIM,只要对项目做出更改,由此产生的所有结果都会在整个项目中自动协调,各个视图中的平、立、剖面图及相关数据也会随之自动调整,包括尺寸标注等都能自动修改,这一功能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BIM+数据集中管理。通过BIM技术在综合数字环境中对信息进行持续更新,可实时访问信息数据,方便万安枢纽二线船闸项目办全面及时地了解项目。采集数据的处理针对于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特定的算法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通过采集来的数据,通过对应的系统换算出对应的数据信息,并集中保存在对应的数据库中,此阶段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拆分、数据计算。BIM数据库达到构件级的数据粒度,通过提供满足项目各参与方所需的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三)BIM+物联网的巡检。BIM与物联网的集成应用,可提高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效率,提升重要资产的监管水平,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基于BIM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在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现三维可视化的信息模型管理,为建筑物的所有组件和设备赋予了感知能力和生命力,将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提升到智慧建筑的全新高度。特别是基于BIM的建设工程信息化监管。根据实际工程案例的BIM模型,可实现4D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测技术构建可视化安全管理平台,动态预演施工过程,对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坠落、碰撞等危险因素进行管理。

(四)BIM+施工技术交底。采用BIM技术进行精准交底,改变传统带着一大堆图纸到现场交底验收的工作模式,通过BIM技术将混凝土结构、钢筋与预埋管道(渗漏管、水信号、冷却供水等系统)模型合并,实现模型的多专业集成,组织项目办、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提前找出碰撞点、矛盾点、施工关键点并予以解决和分析。现场人员打开手机查看BIM模型并获取混凝土、钢筋的型号和间距、预埋管类型和管径等信息,并与现场一一对照,实现精准化、可视化的技术交底和验收。同时对关键节点(上闸首、下闸首、流道位置等)进行可视化模拟,让交底变得简单易懂,让验收变得透明化,让现场各专业、各个人员的沟通变得更加高效。

数字化管理系统为项目全员参与系统,项目全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和质量巡检,一旦现场发现问题,可直接通过手机软件拍照、描述、选择该区域相关责任人在规定日期内进行整改落实的数据留存工作,大大提高了现场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进度。

(作者系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企业文化专家,中共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第二巡察组组员,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秘书,政工师)

2021-05-17 □何 旭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2923.html 1 3 施工企业要精准做好“BIM”管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