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赟
12月30日,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重要配套工程——被称为“中轴快线”“换乘之王”的杭州机场轨道快线西湖文化广场站封顶。该站是杭州地铁1号线、3号线和机场轨道快线的三线大型中转枢纽换乘车站,深度达37.66米,是目前杭州市在建最深地铁车站。该车站位于杭州中心区域,临近既有1号线和20世纪90年代老旧房屋,施工场地极为狭小、地层地质复杂、交通导改、管钱迁改错综复杂,是目前杭州在建施工难度和风险最高的地铁车站之一。作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此次顺利封顶为后续工程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多管齐下,刷新杭州建造速度
“难度极大,风险极高,工期极紧。”面对这个项目,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项目经理周坤用三个“极”直言“压力巨大”。为确保项目平稳顺利推进,该公司主管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项目施工生产分析会,并派出专业团队为项目把脉问诊:技术难点、安全风险点、工筹策划等一一进行深入分析。千头万绪下,项目伊始周坤就和建设团队统一了思想:“进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2019年3月初项目组织进场,3月30日完成绿化迁移,4月12日完成4栋288户居民房屋的拆迁……”在如此繁华的中心地带建如此复杂的地下车站,必须一举抢占先机。该项目部在当地政府和业主的大力支持下一一清除了影响开工的征地拆迁、绿化迁移、市政设施拆除、水电安装等“拦路虎”,上场之初就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而让该项目书记张智头痛的还有横跨基坑的110千伏电力线。电力线每年只有两次迁改割接任务计划,为了抓住时机,项目团队超前筹划,积极对接协调,从设计、施工、夜间占道审批等各个环节安排专人全程跟踪,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设计出图和迁改割接,顺利赶上了下半年割接的“末班车”。
施工未动,方案先行。在打开建设局面的同时,周坤和项目团队紧锣密鼓地进行一系列专家论证方案优化。西湖文化广场站主体原设计分为两个基坑,通过设计优化,项目调整了西基坑支撑体系,主体东、西基坑同期开挖,增加挖土点,提高基坑开挖工效;东、西基坑分坑墙随挖随凿,消除了后期分坑墙破除风险,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车站北侧附属出入口距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房屋只有3米,对既有老旧房屋保护技术要求非常高。上场之初,虽然还没到附属工程施工,但项目部见缝插针,在前期管线施工期间,进场就同步进行北侧附属围护结构施工,实现了主体与附属的同步实施。附属地墙的先行完工,不仅提前解决了日后“卡脖子”的隐患,还在邻近车站的老旧小区房屋与主体基坑之间,牢牢筑起了一道“隔离墙”,在主体基坑开挖期间对保护房屋沉降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在地质地层情况极为复杂的条件下,项目团队反复研究,开创了成槽机开挖至岩面+旋挖钻入岩引孔+洗槽机入岩成槽”的施工方式,实现了深入岩地下连续墙的快速成槽。通过工法创新形成流水作业,施工工效由5天/幅提升至最快1.5天/幅。
与此同时,项目团队还大胆进行工艺创新,在保证盖挖板质量的前提下将盖挖板“地膜”施工方案调整为超前开挖,“矮支架”施工,将每段盖挖板施工时间由7天缩短至5天以内。该项目部充分利用轴力伺服系统“智能轴力补偿”科技优势,在盖挖板施工期间适当增加盖挖板上方钢支撑轴力,将原设计跳仓开挖调整为顺序开挖,形成流水作业,整层盖板分9仓在36天内快速完成,进一步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小了时空效应,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变形。
最终,不到9个月的时间,从基坑开挖到结构封顶,项目团队刷新了杭州地铁五层车站施工的新纪录。
精益求精,“掏”出一座地铁站
西湖文化广场站是杭州在建最深地铁车站,端头井外挂换乘大厅基底距离运营中的地铁1号线只有1.66米,距离即将运营的3号线仅剩0.6米,且换乘大厅遍布交通繁华的十字路口下方,前后需要四次大型交通导改数次小型交通疏解,“拼豆腐块”式的组织施工,五层车站地下一至三层采用半盖挖的方式施工,车站主体地下四五层采用全盖挖法施工,地下一至三层采用半盖挖法施工,又是“叠合墙”的复杂工艺,地下四、五层的土方需要从十几个预留的洞口一点点掏出来,钢支撑安拆、材料运输需要从洞口多次倒运……面对西湖文化广场站的难,“可以说,就像地道战一样,这是一座需要地下‘掏’出来的地铁站!”周坤说。
“这里管线复杂,周边众多高楼、裙楼肥槽里面经年累月已经形成了存储水量惊人的水囊,基坑开挖渗漏水的风险极高!”参加临近该站地铁1号线施工的专家吴祖福指出:西湖文化广场站地下水位常年处于地面以下1.6米,地下13米都是回填土和粉砂地层。基坑开挖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运营线发生沉降或者偏移,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做好基坑开挖变形控制、渗漏水防治,切实保护好运营线路,该项目团队在运营线四周地面、地下密布水位监测点、测斜监测点、地面沉降监测点、运营区间隧道内更是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人员的手机客户端,每两个小时出一次检测报告;对影响范围区间管片螺栓进行复紧;对地墙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地墙接缝薄弱处进行高压旋喷止水处理;基坑开挖严格执行掏槽探缝,对风险进行预排查、预处理;利用轴力自动补偿系统“黑科技”进行轴力智能化监测调整,严格控制围护结构变形;成立运营线保护领导和应急处置小组,现场常备各项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通过一系列严格、科学的管控措施,成功保证了运营线及老旧房屋在车站基坑开挖期间变形控制在规范及设计允许值以内。
此外,8000吨车站主体钢筋、2.4万立方米车站主体混凝土……这么大的施工体量,这么复杂的施工工艺,如何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保证质量是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结构尺寸不能出问题、混凝土要保障连续浇筑、振捣要密实、钢筋接头质量要保证……”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承怀仔细审核每一份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把好源头关。技术团队每天泡在工地上,在现场超前技术指导,过程质量把控,自检不合格根本不报监理验收。西湖文化场站开挖范围淤泥地层厚度超过20米,基坑周边既有运营线、浅基础房屋对变形控制要求极高。地下四、五层盖挖施工,项目积极优化盖挖板施工工艺,将原设计土模施工调整为矮支架工艺,消除了淤泥土里下翻梁开挖、垫层找平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采取砼垫层加竹条网、支架加垫板等措施,提高垫层整体稳定性。“西湖文化广场站成型质量,体现出了十一局的专业水平!”质监站负责人在检查完项目工地后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加强对现场技术质量的管控,该项目部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及时解决现场施工难题。项目团队撰写的“如何减小临近运营线Mjs加固对隧道变形的影响”QC成果获上海市2020年一类QC成果;研发的“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多级沉淀池”“既有隧道上方基坑开挖保护结构”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项目在杭州市地铁集团季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评比和“立功竞赛”评比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攻坚克难,啃下全线最硬骨头
对于西湖文化广场站的难,该项目团队是深有体会的。
“你看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共计99幅,墙宽1.5米,最重的地墙重达120多吨,起吊总高度近60米有二十层楼房那么高。”项目安全总监王周军几个月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中心城区这种重大吊装,我不在现场根本睡不着!”。
西湖文化广场四次大型交通导改,涉及三条城市主干道路近1公里的交通标识标线迁移、公交站点迁移、交通设施迁移、护栏迁移、车辆行人安全引导、沥青铺设、围挡拆装、照明设施迁移等工作,交警大队要求晚上10点开始交改,第二天早上6点要全部恢复交通。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加上交改队伍共计近150人全部穿上反光背心,通宵夜战,每次都是项目经理、书记带队,全体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全体管理人员并肩作战,凌晨5点多顺利完工,盒饭送来大家都走不动了,全体席地而坐吃盒饭。
该项目团队白天晚上盯控在施工一线,通宵达旦协调队伍、编制方案;一线管理人员白加黑五加二兢兢业业,坚守岗位,通过项目全体员工的团结奋进,保障了车站的安全、质量、信誉、工期等一个都不能少,实现顺利封顶。
作为要成为企业在杭城创誉的窗口,施工过程中,该项目部还严格抓好日常文明工地建设,工地扬尘防治、噪声防止、大气污染治理;生活区照明采用太阳能节能灯、设置固定的照明作息时间段;项目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建立了项目的智慧化工地实施方案,人员进出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设备巡检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扬尘噪声监测与喷淋联动系统、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进一步提升项目文明施工水平。通过项目团队高标准的标准化工地建设,该项目部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获得杭州市、区级地铁办标准化工地建设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该项目部还积极与周边小区、社区、街道、城管、交警等各方形成联动,先后与朝晖街道开展了“党建联建活动”、在梨园社区开展“美化环境、关爱老人志愿服务”、与天城府小区业主“共度端午佳节”“地铁工地宣传日”等活动,通过党建联建、志愿服务、真实宣讲地铁施工知识,工程建设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认可,有力促进了项目施工生产的快速推进,保障了紧邻运营、连通三线、超深五层盖挖车站的安全顺利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