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是河北廊坊地区的一个现代化乡镇,与北京隔河相望,京哈铁路、京秦铁路、公路横贯东西,地势平坦、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生态怡人,街市一片繁荣,许多在京的上班族均居住与此。燕郊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相传春秋战国地处燕国首都城郊而得名。也有其他说法,历史上借助潮白河和京渝古道而兴起,唐宋后,供皇帝巡拜谒祖先休息的地方,素有“天子脚下,御加行宫”之美称。
由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承建的北京至唐山高铁,是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北京、天津、河北燕郊、香河、唐山的经济发展,促进环渤海旅游业的发展,对建设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和构建绿色、环保、节能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燕郊站是京哈线和新建京唐城际铁路客、货运输的重要支撑站,也是东北环线进入北京地区的重要走廊、是国家暑期专运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无形中给在燕郊站信号系统升级改造施工带来诸多难以预测的困难。
燕郊站信号升级过渡改造工程施工都在夜间“天窗点”进行,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唐山工程项目管理部主任王会海、副主任张立君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京唐项目经理王付安等管理人员,常常亲临现场把脉问诊、布置安排,还有专业总工李树成,阮立锁、尹兆奎部长、京唐公司张都等领导和施工人员一起解决施工技术、安全生产和工程协调难题,中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京唐项目部全体员工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克服工期紧、任务重、安全风险大,“天窗”时间短等不利因素,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超前谋划,科学组织,因难(题)施策,一(节)点一方案。在急、难、险、重、紧的任务面前,党员先锋队、工人先锋号和青年突击队始终冲在最前面。
在错综复杂的技术挑战面前,河北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赵波波创新工作室”以施工现场为攻关平台,针对京哈线因车流量大导致“天窗点”时间少,大量施工任务又必须在“天窗点”之内完成的实际,反复分析研判,优化施工方案,如在轨道电路过渡中,开通前先行启用新扼流变压器,轨道电路设备提前就位,过渡电缆采用弯头防护方式直接引入既有箱盒,大大减少了开通当天设备就位和过渡电缆引入既有箱盒的工作量,既保护了设备安全,又节省了作业时间。
夜幕低垂,北风凛冽,三九寒天。燕郊站信号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开通的当天,280余名施工人员头戴安全帽、身着防护服、工具齐备、全副武装,就像出征的战士整齐列队等待着命令的下达。
此时,北京铁路局集团公司和京唐铁路公司有关领导和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北京铁路局集团唐山项目管理部主任王会海、副主任张立君、京唐公司副总经理郭友强,中铁建电气化局京唐项目部经理王付安、党工委书记王杰,中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总经理焦国栋和副总经理王勇等领导现场盯控,现场施工组、物资保障组、技术保障组、疫情防控组、安全防护组、应急救援组和后勤保障组,一切都准备就绪。
23时40分,施工现场指挥组副组长陈栋对分布在信号楼室内3组、东咽喉6组、西咽喉5组、东西咽喉区间和拆除旧设备6组,室内外共20个作业面进行了详密的布置和安排,随着施工现场指挥组组长、项目经理赵波波“开始施工!”的一声令下,280多名施工人员迅速进入指定作业面,各专业技术人员很快到达各自的工作岗位,施工现场迅速呈现出一派热火的大干场面……
经过280分钟的紧张施工,调试轨道电路113个区段、试验信号机84架、道岔转辙机63组、拆除既有各类箱盒650个、信号机73架、4个方向口电路试验,电缆倒接11根、区间21个轨道区段调试及13架信号机调试、核对进路344条。燕郊站信号升级改造工程如期销号。
从燕郊站信号升级改造工程开始,先后历经了60个“天窗点”的深夜突击,最终于1月13日凌晨4时20分,顺利实现开通。
夜色中,远远望去,顺着两条轨道线向前延伸的信号灯光和施工现场那点点闪亮的头灯,与天边的星星遥相呼应,展现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项目经理赵波波百感交集:“燕郊站信号升级成功开通,是我们继在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东站区域去年底成功实现互联互通后,又一次实现了原本不可能按时开通的‘奇迹’。”
燕郊站信号改造施工中,现场施工组组长杨立辉结婚刚不久,还没来得及和新娘子吃上顿热饭,也没来得及邀请亲朋好友分享新婚的祝福,一直痴心投身于繁忙的施工中……当大家举杯为胜利欢呼时,他那胜利的喜悦和对佳期的期盼,还有那激动的泪花,都融化在杯中……
随着京唐铁路京哈线枢纽燕郊站信号升级改造工程如期开通,制约京唐铁路建设铺架通道顺利向前推进的一大堵点也随之销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迎着新时代的曙光,这支从原铁道兵通信信号第一营集体转业后,改制过来的新时代铁军,满怀豪情地手挽着手,在延伸的钢轨上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