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模板、绑钢筋、打扫卫生……站在脚手架上挥舞灰刀,一块砖、一块砖地砌着希望。她们是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宝贝,但一想到家里还有需要自己赡养的父母,上学的儿女,她们的选择是默默坚持,守着希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了建筑施工的行列。就像一朵朵“工地玫瑰”,盛开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朴素而又芬芳。
在第113个国际“三八节”到来之际,由中建五局三公司湖北公司承建、中建五局不二幕墙中南分公司参建的黄石高新企业服务中心项目精心为项目上的女工友们送上鲜花和定制版关爱礼物。
我想跟你有个家
“彩礼钱没有我们可以一起挣,只要你勤奋上进,我愿意陪你一起奋斗。”
30岁的罗玉竹是项目上一名业务熟练的塔吊信号工,她的未婚夫黎江辉是项目上一名砌体工人。进入建筑工地之后,罗玉竹就没有穿过白色衣服,每天穿着工作服,穿梭于男人扎堆的工地。
“我当时也想成一名砌体工,想给他分担一点压力,跟他一起干活,但是他说水泥浆都很沉,怕我太辛苦,拗不过他,最后答应我去当塔吊指挥员。”罗玉竹笑着说。
“我从塔吊司机说话的语气就知道上面是什么情况。”只言片语,透出的是一种满满的自信。“她业务娴熟,和塔吊司机配合默契,总是能精准地指挥塔吊完成工作,三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
泥工班组的“名人”
36岁的黎季连来自湖南新化。她和老公都是工地上的泥工,这是她进工地的第一年,双手磨出的老茧却清晰可见。
“以前娃小,我在屋里头,主要是养养猪,去附近的工地打打零工,不求能挣多少钱,主要是想娃放假回家后有饭吃,不能让娃成为留守儿童。”如今,他们的孩子考取了大学,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决定来工地继续打拼。
“我和我老公今年都三十六岁,老家那边觉得人三十六岁是个‘坎’,他一个人出门我不太放心,就跟过来了。”
黎季连爱钻研,她喜欢边走路边思考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和诀窍。资历虽浅,却她现在已经是泥工班组的“名人”了。
她笑眯眯地表示:“听说技术工种比较挣钱,开的工资高。现在娃也不用我管了,以后我要转到技术工种去,当个女技工,挣得比娃他爸还多。”
“她干活干净利落,反应快,有眼力劲,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和他一起上工不仅省心而且放心。”泥工班组的小王说。
150个竹篮子
如果说两个人在一起年轻时奋斗,壮年时持家,中年时相守。51岁的周丹桥两夫妻就是一对例子。
周大妈说:“我们两个人是附近的村民,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在家待着啥也不干实在闲不住。我就带着老伴到工地干杂工,挣点生活费,自己能动,就不要从儿子那里拿生活费。”
这两个人实在,干活不偷懒,把工地当自己家一样,这是杂工班组内一致的评价。
周大妈的宿舍里有许多小篮子,和普通的竹篮不同,它是用工地上的废材编织的,至今已经有将近150个成品了。
周大妈看着老伴笑道:“我和老伴年轻的时候会编竹篮,想着用工地上废材的编织带也可以编,就拿回来了。上班干活,下班了没事做,手机也不会玩,两个人在这里编篮子拿出去卖,还可以打发时间。”
虽然建筑工地条件艰苦,但是她们坚守在普通但不平凡的岗位,演绎着自强不息、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谱写着一曲曲生命之歌。
(方朝炜 黄淼 李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