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龙
题记:2023年6月28日,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今年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拉开帷幕。我国建材行业企业同全国各地一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对标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材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共绘美好画卷
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拉开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是我国建材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使命。
绿色低碳发展
以建材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建材产业行业从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形成合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公开发布的信息表明,十年以来,我国建材产业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取得新成效新成果,整体为以下三大社会效应:
——赋能乡村振兴,深入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为促进绿色建材消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2022年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牵头组织推进的“绿色建材进万家,美好生活共创建”主题活动在全国各试点的省市深入推进实施,各试点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加快了节能低碳、安全性好、性价比高的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六零”示范工厂新概念紧扣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从绿色节能、能源安全、资源综合利用、低碳、清洁、智能六个维度,提出建材行业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零员工的“六零”示范工厂概念。其创新思路和创新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建材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引导行业树立新的创新发展目标,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广泛响应。
——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得到进一步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今天的建筑材料行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与人类社会进步、与环境相容的要求也正日益得到提升。
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公开发布的信息表明,十年以来,我国建材全行业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量超过15亿吨,160余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了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弃物等装备。建材工业余热余压年利用量已超过4亿百万千焦,年余热发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按各年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计算,相当于每年为全社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以上,其中,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达到可装生产线的95%,平板玻璃在产生产线已全面配套余热利用设施。
聚焦双碳目标
建材业质的提升不断显现
据中国建材信息总网公开发布的信息,我国建材产业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维系起来,质的提升不断显现:
——体现在结构优化、增强行业的内生动力方面。
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中,加工制品业营业收入占比63.1%,比上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比68.0%,扩大11.0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6.2%,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0.5个百分点。水泥混凝土桩、技术玻璃、玻璃纤维制品、花岗石板材等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对行业运行发挥较大支撑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建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扭转了2022年下降态势,总体呈现恢复增长。
——体现在绿色低碳消费、增添行业的动能方面。
在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带动下,绿色建材市场消费潜力逐步释放。今年上半年,绿色建材产品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电商平台销售近20亿元,同比增长27%。新发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2223张,同比增长72.1%,获证生产企业1115家,同比增长70.2%。截至上半年,总计发出绿色建材认证证书6054张,较2022年底增长58.0%。目前,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为12个,将更大范围、更强力度释放绿色建材消费潜力,增添行业发展动能。
——体现在科技创新、增强行业的转型动力方面。
一是我国建材行业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2020年以来,建材行业创新投入保持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2023年上半年创新投入预计将超过609亿元,同比增长13%。二是建材行业及企业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工作,2020年以来,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资金已超过10亿元,900余项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持的相关基础研究项目,其中2023年上半年获支持项目就超过200项。三是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22年至2023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成果评价共计69项,其中5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四是新产品开发投入及产出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行业有效专利数有望突破6万件,再创新高。高世代玻璃基板、碲化镉发电玻璃、低介电玻璃纤维、氮化硅陶瓷轴承球等一批关键新材料实现产业化,有效保障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五是创新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近三年共有超过500余家企业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平均创新投入达到5%,企业平均利润率超过16%,科研投入与企业效益实现互动互促。
——体现在供需协同、促进行业的多元发展方面。
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消费的建材产品占建材市场规模比重达到17.8%,比上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比去年末增加1.6个百分点。以玻璃产业为例,今年上半年,光伏、车辆、电子等制造业领域玻璃原片消费量占全国玻璃原片消费总量的比重明显扩大,其中光伏产业玻璃消费量同比增长65.9%,占玻璃消费量比重达到33.8%。
——体现在企业转型、提升行业的发展质量方面。
围绕“双碳”目标,加快节能降碳改造步伐,持续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截至今年上半年,达到或优于现行标杆水平的水泥熟料产能占比约15%,比上年末提升约5个百分点。建材企业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近3年建材上市企业ESG及CSR报告发布比例持续上升,2023年已有58家企业发布报告,比2022年增加7家,较2021增加16家。
凸显科技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文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三方面平衡上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凸显科技创新功能引擎作用,在竹材应用、土壤修复、乡村振兴等领域有了新的突破新的跨越。
——倡导以竹代塑共同推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来自国际竹藤组织公开信息,今年8月16日,“倡导‘以竹代塑’,共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安吉)以竹代塑创新大会暨竹产品推广对接活动在浙江省安吉县举办。会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民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签订合作协议。
竹子在建筑、建材等多领域可直接替代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以竹代塑”是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去年11月,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在全球推动以竹子代替塑料产品的合作,推动减少塑料污染,为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浙江素有“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之美誉。竹子是浙江的一张文化名片。浙江省森林面积914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1.2%,其中竹林面积1411万亩,约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5.4%,面积总量位居全国第4位。全省现有竹种230多个,拥有竹加工企业4000多家,竹产品类别涉及10个大类3000多个品种,有300多万人从事竹业工作,2022年浙江全省竹业总产值达521亿元,年出口额超过7亿美元,浙江安吉、龙泉、庆元等重点竹产区农民收入近一半来自竹业。
——土壤修复成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阵地。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面对土壤污染严峻局面,国家立法速度明显加快。资料表明,环保部除了在新的《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土壤修复内容外,又公布了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修复成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阵地。
来自上海建工公开信息透露:位于重庆大渡口的重钢烧结厂原址场地(2标段)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是国内污染体量巨大、污染成分复杂、施工难度较高的修复项目之一,污染土壤总面积约10.5万平方米,目前由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负责修复。该地块修复完成后,在改善当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工业文创、设计等相关产业,激活工业文化遗存,达成重庆市“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四大湾区之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的总体规划实施。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大有题材,绿色低碳建材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关乎的是人的生态环境——要宜居,也要宜业,以此构成和美乡村生态,它是我国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的自然和谐美、景象美、生活美的集合,让人憧憬向往。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补齐短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描述的是云南宣威市东山镇三乐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乡韵浓起来。由生态文明建设蓝图,变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景,一个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正渐次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断实现。
和美乡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基于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农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这一振兴之路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才下乡、科技下乡和文化下乡的必然关系。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就是要引导在村农民和在外老乡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下乡,汇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共同力量。
结语:建筑材料工业是支撑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制品和消费品产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建材行业企业将更具深度地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更具活力地执行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目标,更具实效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