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五:“一带一路”
2023年,是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即“一带一路”)十周年。
10年来,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如蒙内铁路、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印尼雅万高铁、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孟加拉希拉甘杰电站二期等。10年来,我国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成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重要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继续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2023年11月24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报告,“一带一路”扬帆再起航,将与共建国家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大能量。
本报记者 张高青
热词六: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下楼5分钟就有健身场所,10分钟有早餐店,15分钟有超市……社区面貌好,居民乐悠悠,国家越兴旺。11月底,国家正式发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将优先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推进。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工作基础、财力水平等因素,选择50个左右城市、每个城市100个左右社区作为先行试点。
所谓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是以社区(小区)为单位,通过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在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的设施,加上适配性服务,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服务。
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一项惠民生、暖民心、增民利的工程。统计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社区是城市居民主要的生活范围。如何更好地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不是一道简单的命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社区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以最优的设计理念、最高的施工标准、最严的监督管理,将各项设施保质保量建成。
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持续推动落实的过程。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消极应付,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各地有各地的发展实际,不同城市所面临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各地要针对自身发展规模、人口结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勇于试点探索。
此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热情和行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护”的良好局面,才能让建成的服务设施更好地为民造福。 本报记者 胡婧琛
热词七:资质
今年9月6日,住建部发布通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收回试点地区审批权限,加大动态核查力度,加强注册人员考核。10月16日,住建部再次发布通知,明确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延续需提交申请,经核查合格后方可延续,这是资质自2020年自动延续政策后的首次“刹车”。市场监管向“严管”转变。(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