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迎华 马佳俊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受地震影响,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局地砂涌,房屋道路受损,多人被埋。
从出发地到受灾区域,温度从4摄氏度到零下16摄氏度,海拔从0米到2000米,距离在2000公里左右,来不及准备过多的来自中国安能二局的100余名抢险队员们带着一腔热血,奔赴到民和“砂涌”救援一线。
大型挖掘机轰鸣,24小时运转不停,挖掘翻动一斗斗泥浆,全力开展人员搜救;救援队员全力以赴,日夜兼程与淤泥斗争,寻找失联人员、抢通道路作业。他们与时间赛跑,与低温斗争,为生命接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
“应急虎将”吴春波
灾情发生后,积极响应应急管理部号召,中国安能二局党委指派还在上海出差的工程局副总经理吴春波第一时间前往受灾区域,接到任务后的他没有丝毫犹豫,只为争分夺秒尽早救出受灾群众,12月19日晚7时许,飞抵兰州后又立即带领先遣组前往受灾现场勘察受灾情况。在侦察前方灾情并与前线指挥部对接后,又迅速协调多方救援力量,制定相应救援方案,科学编配编组人员,保证救援效率最大化。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他带领队伍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在此次划片救援的五个搜救点中,承担了含搜救难度最大救援点的搜救任务共计三个。作为工程局在此次救援行动的总指挥,56个小时连续奋战在一线,实在累了,就只蹲坐一会儿,往往还没有几分钟,又在几个搜救点间看到他来回奔波的身影。声音喊到嘶哑了,耳朵冻到失去知觉了,腿脚陷进泥里了也都完全顾不上。受灾现场情况复杂,大小余震不断,在打通道路搜救失联人员的过程中还有地下水融冰情况的发生,而搜寻的地点地势低,正处于融冰涌水的下游方向,吴春波当机立断,迅速指挥搜寻队伍采取开挖泄洪导流槽的方式进行了处置,及时阻止了突发险情。
“技术先锋”胡继峰
中国安能二局副总工程师胡继峰作为此次救援行动技术领头人,随大部队第二批抵达现场。由于进场道路狭窄、道路泥泞,重型机械很难抵达作业区域并完全铺开,部分道路被冲毁,在勘察过现场情况后,制定了对3、4、5号救援点详细搜救方案,针对性的提出了反铲接力的救援战法,推进救援工作。早上阳光照射,冻土软化,刚挖过的地方又迅速被淤泥掩埋,给搜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夜晚,尽管铺设了照明设备,但视野任然受限,随着气温下降,淤泥凝结成冻土,一铲下去泥土和各种杂物混合在一起,又给搜救工作又设置了一道槛,胡继峰只能要求搜救人员对堆积成山的淤泥进行一点一点的剥离,确保不遗漏任何一名失联人员。一本随身携带的软皮抄写满了针对此次救援任务的战术战法与进度时间,方案在每个时间段与遇到的新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与修改,在打通道路的过程中,时有发现被淤泥掩埋处损毁的道路,较高的落差导致自卸车进场困难,影响了搜救的进度。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胡继峰立刻调来两车大块石填平了塌陷的道路,让大型自卸车能够平稳通过,保证搜救任务的顺利进行。
“暖心大哥”陈常高
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作为工程局应急救援事业部的老职员,有着丰富的抢险救灾经验,每逢抢险救援行动,总是出现他忙碌的身影。“多穿点,吃饱点”是他作为老大哥对一线抢险队员的关心和爱护,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追求,忙碌在每一个救援现场。刚抵达受灾区域时,受恶劣环境影响,他浑身长起了大大小小的奇痒无比红色斑块。可他顾不上身体的不适,立刻服下身子投入到救援工作当中,前线救援指挥部所有下达的指令、方案,上报的数据、进度,都要通过他来传达,时常一个电话还没放下,另一个电话又打了进来起来,画图纸、搞保障、协调,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长期透支的工作强度被印在他的厚厚的眼袋上,被队员们起了“熊猫参谋”的外号,一是说他因为长期休息不好导致的黑眼圈,二是因为他的拼命工作的精神风貌。他总是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公差勤务,有时在现场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鼻腔里充斥着汽油和灰尘的味道,可他丝毫没有抱怨,总是笑着地面对一切难题,“正常情况超常发挥叫优秀,超常情况正常发挥叫卓越”,他总是以自己的“平常心”,鼓舞着身边每一名共同奋战的抢险队员们。
截至2023年12月24日22时许,中国安能二局已完成受领区域内搜寻失联人员的任务。25日7时许,受领任务区域内的淤泥基本清理完成。下一步,工程局将继续开展上级赋予的其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