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特稿

跨度:通往新世纪的桥梁

如此巨大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只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如此短的时间、完成如此高难度的现代化大桥,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奇迹,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引自1991年4月9日二、三、四版《通往新世纪的桥梁——南浦大桥工程建设纪实》

1957年10月22日第三版上有一则简短的消息:标志着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无限威力和中苏伟大友谊的武汉长江大桥,于15日正式通车。

由于当年报道受制于地理位置及通讯不便等方面的影响,这则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大型桥梁通车的新闻只以寥寥数语出现在版面上。

谁能想到,30多年后,《建筑时报》却被社会各界称为“大桥报”。

1988年第一期报眼位置刊登了一则《黄浦江大桥筹建工作紧锣密鼓》的消息,由此,《建筑时报》与上海市区第一座跨黄浦江大桥——南浦大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四年间,从选址的“透露”,到以一跨423米过江的扩初设计审定;从细小分部分项的进度简讯,到长篇通讯;从开工到“大会战”,再到通车后的“追记”……在《建筑时报》上几乎期期都能找到南浦大桥建设的各类信息,甚至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大桥建设”专栏。

其间,不仅记录下多位中央领导视察大桥时的勉励话语,上海市市长大年初一去工地向建设者拜年的暖心画面,大桥总指挥亲笔署名的“决战目标定能实现”的“军令状”,还有无数建桥工人众志成城的拼搏形象。报道中既有丰富的桥梁知识,也有具体的施工操作,因此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许多社会类媒体同行也纷纷来到报社“取经”。“无论从篇幅、单篇字数、总篇幅总字数,还是从文体形式、涉及有名有姓的对象人物,绝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和我们比较。”《建筑时报》一位资深记者曾这样描述过“大桥报”的辉煌。在上海市政府召开的南浦大桥立功表彰大会上,“建筑时报特别报道组”更是被授予市级集体立功殊荣。

1991年,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斜拉桥——南浦大桥刚刚竣工通车,又传来了黄浦江上将兴建第二座大桥——跨径602米的杨浦大桥的消息。《建筑时报》也将更多报道热情倾注到这座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上。

桥梁被称为“空中的路”,它的跨度决定了建造技术的难度。冲击世界最大跨径有多难,《建筑时报》在两年半的建设期间,先后采访了大桥总设计师、中外专家以及众多大桥建设者,从不同角度全面解读了作为世界斜拉索之最的杨浦大桥究竟“最”在哪里?“新”在何处?

1993年9月13日,杨浦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前夕,《建筑时报》还专门申请扩版出特刊,以《谁持彩练当空舞》为题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建桥英雄们的业绩,赞扬他们“不愧为中国建筑工人的一代天骄”。时任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的王维也在当期题为《发扬奉献精神》的评论中指出,“人民的报纸,就是要满腔热情地歌颂为人民作贡献的人,报纸爱憎分明,才能发扬正气,鼓舞士气,才能齐心合力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的相继建成,奠定了我国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在1993年9月20日头版《中国桥梁的丰碑》一文中,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鼓励工程技术人员说,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造了两座大桥,把黄浦江上的大桥造好了,还可以到长江去造桥,到国外去造桥。

于是,在新世纪的报纸上,中国建造的桥梁从江河走向海洋,跨越区域与洲际,更多创纪录破纪录的大桥被记录下来。一位老编辑感叹到,“我们或许再也不可能对一座大桥的建造倾注如南浦、杨浦大桥的报道热情了,但对中国建筑业而言,这却是一个意味着发展的现实。”

如今的新闻版编辑依然对那些连接深山峡谷、跨越江河湖海的大桥“情有独钟”。翻开近些年的报纸头版,你会发现,版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图片新闻版块常常被各种拥有“世界之最”头衔的大桥“占据”:“世界第一拱”的卢浦大桥,世界最高桥梁的毕都北盘江大桥,开创世界公铁两用桥跨度“千米级”时代的沪苏通长江大桥,以及世界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寿命使用最长的跨海公路桥梁——港珠澳大桥等等……从跨江到跨海,一个个超级工程跃然于《建筑时报》上,也记录下了“基建狂魔”背后一个个棘手的技术与施工挑战。

2024-05-09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437.html 1 3 跨度:通往新世纪的桥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