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钢结构

深圳金融科技大厦完成结构封顶

激发金融科技活力,精准服务湾区建设。近日,由中建二局华南公司承建的深圳金融科技大厦项目举行封顶仪式。该项目是中建二局高品质推进深圳金融科技与数字货币高端科技研发,助力湾区发展的生动实践。

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福田区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李志东,深圳市福田区建筑工务署署长马宇政,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曲红波,项目建设、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200余人出席活动。

仪式上,李志东代表福田区委区政府讲话,马宇政代表福田区建筑工务署讲话,曲红波代表中建二局华南公司致辞。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了项目核心筒最后一块混凝土的浇筑,标志着该项目核心筒完成封顶节点,正式迈向装饰装修阶段。

深圳金融科技大厦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央商务区(CBD),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建设高度199.75米,建设内容包含大堂、办公用房、空中展厅、数据机房及科研实验室等。

“未来芯片”,巧夺天工绘蓝图

深圳金融科技大厦项目是深圳市福田区携手央行,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全场景应用而建立的国家级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旨在打造全球数字金融科技先行区。在这片热土上,承载着深圳对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深刻期待,成为展现未来金融科技力量的重要窗口。

项目幕墙外立面由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外立面通过深灰色低反射玻璃和高透中反射玻璃的交错组合,表达“数字货币”“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项目定位,营造出层级叠错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建筑外观形态,塑造独特建筑美感,通过对建筑进行“切割”,能有效减少项目对周边建筑造成日照影响。

精雕细琢,匠心建造筑精品

该项目位于深圳福田区最繁华的区域,建设场地极为有限,除去主塔楼占地面积,供施工布置的场地仅剩不到1800平方米,塔楼距离周边居民楼最近仅4米,受到白天交通管制的限制,大型运输车辆只能在夜间通行。在有限场地内施工,既要满足复杂的业态需求,又要确保周边环境和建筑不受影响,这无疑对施工团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面对这一挑战,该项目团队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提前制定好穿插施工工序,进行场地总平布置,规划好机电材料运输路线和材料堆场,结合施工进度计划,提前预演项目实况,模拟垂直运输,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高效利用。同时,项目团队借助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实现现场高效管理和施工安全。

该项目是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为实现项目结构造型要求,使用的钢柱最重达29吨,安装倾斜最大角度达33度,为保证项目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感,项目团队对钢结构构件的生产加工、运输、吊装、安装环节均进行精细化管控。

在生产环节,该项目团队运用焊接机器人,将误差控制在了毫米级范围内,确保钢构件的质量和精度;在运输环节,通过错峰运输,确保材料供应;在吊装环节,引入智慧工地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时监测构件吊装的各项参数和状态,确保施工安全;在安装环节,通过数字化三维模型的精确定位和参数化设计,进行精准定位和细致安装。目前,该项目钢结构施工稳步推进,已到达34层。

国际交流,湾区金融新地标

深圳金融科技大厦是为深圳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湾区数字金融中心而生。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大楼,重点承担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和国际业务。未来,将成为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与数字货币高端科技研发中心、科技成果孵化中心、科技交流合作中心、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中心,为深圳市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中建二局)

2024-07-25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242.html 1 3 深圳金融科技大厦完成结构封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