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防浪墙完工、溢沙涵闸通水运行……近日,中铁十二局参建的珠海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百年一遇防潮洪提升工程捷报频传,进入全面收尾阶段,为抵御大洪潮、台风“格美”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总堤长5.205千米,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保护着白藤片区总面积11.7平方千米的土地,以及2.2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经多年运行及强台风袭击,该段海堤沉降较大,水毁破坏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为保障海堤安全运行,实施了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百年一遇防潮洪提升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加固提升海堤,将原50年一遇的防潮洪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防潮洪标准,以及原址重建白藤3号泵站防洪闸、外移重建湖西大泵站防洪闸、原址拆除重建溢沙涵闸等。工程分两个标段,中铁十二局施工的一标段项目海堤提升工程全长1.078公里,包含海堤工程、溢沙涵闸重建工程主体建筑及相关附属设施。
施工中,中铁十二局优化施工组织,提高工艺水平,对隐蔽工程和每道工序严格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保障工程质量。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施工管理全过程,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工期压力大,海堤需要分段施工,作业面受限。”项目经理梁刚介绍,桩基施工结束后,3月开始大干作业,项目部加大资源投入,增加模板工、混凝土工数量,轮班连续作业,于6月完成了主体工程施工任务,实现了海堤闭合。
“汛期压力大,我们备足防汛物资,设备随时待命。”项目安全总监李源介绍,项目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指示精神,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做好防洪度汛应急预案和汛期施工安排,确保安全度汛。
7月15日,该项目溢沙涵闸通水运行。该闸闸室设计单孔净宽3米,净高2米,涵闸及引堤部分施工总长度100米,闸室及消力池混凝土共计252方,海曼共计643方。该闸承担了调节水位、控制水流的重任,通水运行意味着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洪能力迈上新台阶。
7月19日,该项目海堤防浪墙建成,总长1.078公里,完成挖填土石方3.39万方,管桩937根,方桩2472根,塑钢板桩2527根,海堤U型槽及堤内挡墙混凝土共计10500方,减轻了海浪对沿岸地区的冲击,提高了区域防洪度汛能力。
施工中,项目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现场扬尘管控进行监测,强化环保管理举措,对运土车辆封闭覆盖,对沿途路面及时用水冲洗,打造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呵护水清、岸绿、宜人的生态海堤。
目前,项目开始海堤边坡绿化、沥青路面施工等收尾工作,焕然一新的亲水空间、生态绿道呈现在市民面前,未来这里将成为斗门人休闲游玩的新景观。
中铁十二局先后参与中国三峡、南水北调、滇中引水、中部引黄、引汉济渭、引江补汉等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及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水电站、水库、引水隧洞、渡槽、堤防、管道、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工程120余项,获评国家水利建设市场主体最高等级信用评价AAA级,积累了丰富的水利项目投建运管经验。
(通讯员 赵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