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建筑人物

“造”为工之用 “价”为匠之本

——记万邦管理工匠精神之传承

在全国两会这一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工匠精神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每一个行业、每一位从业者指明了方向。北宋程颢、程颐在《二程粹言》中说道:“一事苟,则无不苟者矣。”夫工匠者,无不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勤学知识、苦练技术、创新突破,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万邦管理自2000年初脱钩改制,一步步成长为工程咨询领军企业,离不开风雨同行的万邦人。他们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工作日常,在日复一日的磨砺和耕耘中锤炼技能,用时间铸就专业,用创新提质增效,共同托举起今日的“万邦管理”企业品牌。

数十年如一日、做一事至极致,是老一辈万邦人的工匠精神

2000年就加入万邦管理的林慧,即将迎来她在万邦的第24个入职纪念日。二十余年间,她潜心钻研项目工艺和定额理解,刻苦考取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工程师等职业资格,主导参与了多个全国级、省级重大项目的造价咨询工作,被任命为省市级评标专家、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专家,完成了从普通施工员、预算员到独当一面的部门总经理的蜕变,成为众多万邦后起之秀的专业导师。

在林慧进入万邦的两年后,一位名叫陈红莉的年轻人也成了万邦的基层员工。其后的22年间,陈红莉从普通造价员到部门副总经理,从造价小白到业内资深专家,时间和经验将她打磨成一枚令人信赖的“螺丝钉”,严谨审慎、一丝不苟成为她的代名词。为了提升咨询服务水平,她白天复核成果报告、踏勘项目现场、培训部门员工,晚上学习、钻研到深夜。曾经为了确认一个工程桩基入岩问题,她反复查阅相关定额,甚至为核实岩石属性去查阅项目地质报告,最终确认所需工艺,为项目节省造价6000多万元。

与陈红莉同一年进入万邦的许晓瑜,则是从会计师行业“跨界”进入新兴的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作为一名造价新人,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实践,埋头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一名普通的项目经理,成长为宁波综合业务部总经理,他带领宁波综合业务部从19人壮大至69人,完成概预算编审、结算项目7000余个,完成编审及审定造价近1400亿元,服务了宁波轨道1、2、5号线一期、宁象线市域铁路、宁波绕城东高速、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等多个宁波市重点项目,多次被宁波市审计局、宁波市海曙区审计局等委托单位评为优秀协审单位,成为宁波综合业务部的“定海神针”。

林慧、陈红莉、许晓瑜是近千名万邦人深耕专业的缩影,在万邦管理,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深怀匠心、力践匠行的造价工程师们,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建设项目一线,践行着大国工匠的使命。

“从事工程造价的21年中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造价人,我真的感觉很自豪”,朱妍妍说。她于2003年加入万邦管理,曾参与G20峰会主会场提升改造项目。面对重大项目服务,她和团队几乎没见过下班时的太阳。由于峰会材料高端、新颖、环保,技术要求高、材料种类多、工艺独特复杂、工期又紧,大部分材料都不能按市场常规材料价格定价。每次无价材料会议前,她都要做大量的基础询价工作,几十个人的大会议室里,同时面对九家精装修单位谈判,有理有据、寸步不让,最终完成装修材料批价近450个。她也因此作为“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先进个人”12名代表之一,受到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的全市表彰。说起这些时,她的脸上熠熠生辉,称其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她说是造价咨询事业,给她带来这些荣光。

正如陈红莉所说:“我认为公司‘提供高质量工程咨询’的初心,就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万邦管理老一辈的造价工程师们,携手公司在市场化浪潮中披荆斩棘,共同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的黄金期,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工程造价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万邦一步步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在他们身上,处处展现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传承着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工匠精神,共同汇聚成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智库”的坚实力量。

传统工匠精神遇到新质生产力青年,新时期焕发新生机

如今,随着公司发展的不断壮大,万邦管理迎来越来越多90后、00后青年员工的加入。他们生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普遍拥有高学历,是新思想、新技术的忠实拥趸,展现出与老一辈万邦人的不同精神风貌,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万邦管理“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在他们眼中,对工匠精神也有了新的解读。

在这一代万邦人中,出生于1992年的刘瑶可能是同事印象中最贴近老一辈万邦人的样子,认真踏实、不善言语。参与过国际博览中心项目的土建、精装修结算审核,也曾在浙江省第四届工程造价技能竞赛决赛中一举夺魁。刘瑶是个逻辑性、系统性特别强的人,她认为,科技是新时代造价工匠的必修课。作为学霸,她笑称有一个“独门秘笈”,秘密就藏在她电脑中的十个文件夹里。从2014年到2024年,这些文件夹分门别类归纳了经手项目资料、学习心得、日常收集的备用材料,以及最重要的复盘分析等数字化资料,成为她个人成长的“加油站”。

出生于90年代末的孙有为则有着这代年轻人共同的特质:目标清晰,自驱力强。提及进入万邦管理的初衷,她直言,“是冲着成为一名精通造价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新型造价人’而来的”。万邦管理给了她一展所长的平台。就职于总师办的孙有为在导师带领下,深度参与了“数智万邦”云平台的迭代更新,通过参与指标功能设计优化、清单模板编制、样本数据分析等工作,她正在迅速成长为一名懂造价、懂技术、懂客户的复合型人才,并顺利荣获浙江省“优秀造价从业者”称号。

“有闯劲、有方法”,是青年万邦人另一鲜明标签。许永敏出生于1989年,赶上了80年代末的尾巴。入职万邦前,她曾在国企供职,有一份人人羡慕的“铁饭碗”,而她为了挑战自身极限,毅然离开舒适圈,投入新的奋斗旅程。加入万邦管理后,她从头开始学习浙江省定额及相关计价规范;坚持用影像记录各阶段施工现场涉及造价的重点内容,反复观看以熟悉项目情况;反复分析演练投标报价和相关指标,为业主提供高价值方案。仅三年多时间,就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年轻人特有的“闯劲”,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生于1998年的施高吉把造价人员称作“时间管理大师”,尤其是多个项目齐头并进时,不是奔波于现场踏勘,就是埋头于算量套价。在时间和精力管理上,她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提效办法,在“苦干”的同时,努力找到方法“巧干”。各种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软件信手拈来,“数智万邦”云平台的大数据库、智能提效工具库,更是她不可或缺的亲密“盟友”。进入万邦管理不到4年的时间,施高吉已成功参与了200多个造价项目的咨询服务,在高知识密度的环境中,凭借数字化、策略式的学习和工作,她的进步得到了导师、客户、合作单位的一致认可。

在新一代万邦青年员工身上,不仅传承着老一辈万邦造价工匠敬业奉献、勤勉务实的优良传统,也孕育着思维创新、科技创新的希望。他们目标清晰、无畏无惧、善用科技、热爱挑战,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走出了一条符合新质生产力的造价工匠新征程,让“工匠精神”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

匠心聚,百业兴。工程造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离不开“心心在一艺,心心在一职”的工匠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万邦人,始终焕发拼搏斗志、激发卓越追求,恪守“匠心”、雕琢“匠技”、涵养“匠风”,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2024-09-05 ——记万邦管理工匠精神之传承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936.html 1 3 “造”为工之用 “价”为匠之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