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 A03版:年终特稿

低碳转型

2024年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年,我国绿色发展已跨越初期的路径探索和试错阶段,进入政策与实践深度融合、产业模式快速成型的新阶段。国家顶层设计和企业创新实践相辅相成,推动绿色经济从理念走向落地,商业模式的成熟也进一步释放了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潜能。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年,建筑业节能减碳系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国家顶层设计定音。7月30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 3 个阶段工作目标。一是到 2025 年,碳排放相关统计核算、监测计量能力得到提升,为“十五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奠定基础。二是“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三是碳达峰后,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8 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出,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建筑行业系统部署。2月,多部门联合发布的《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新增了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绿色农房建设、改造和运维等相关内容。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对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有关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工作方案》将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提高建筑电气化水平、支持建筑光伏发展、推动建筑减少化石能源供热、促进农村用能低碳转型等工作要求,这是优化建筑能源结构、有效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举措,将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化了建筑绿色建筑的碳减排性能要求。11月,为了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全生命期应用,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智能建造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对工程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建筑全生命期的智能建造进行了定义和指导。

建材低碳升级将至。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于8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明确,加快推进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制修订,开展电子电器、塑料、建材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碳排放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2024版)》,针对水泥、钢铁等高排放行业明确了燃料消耗量、燃料发热量、原料中碳含量等关键测量参数,以及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和技术规范。10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要求以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根据行业特点和管理需要,合理划定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范围;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规范或指南,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

2024年,在国家顶层设计和企业创新实践交相辉映的背景下,建筑业低碳转型的话题被频频提及和升华,建筑运维数智化、建造方式升级、建材行业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的课题被行业破题和赋能。可以期待,未来低碳转型将从“热词”升级为“常态”,由顶层设计的建立深化到各行各业,落实到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中。 (记者 时永庆)

2025-01-02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128.html 1 3 低碳转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