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 舟 姚亚隽
【人物名片】
朱中华,男,主任工程师,中共党员。1981年出生于浙江安吉,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浙江一建集团从事中国水利博物馆项目施工员一职,目前担任集团第三分公司主任工程师。
勤奋工作是一种人生态度,这是朱中华的座右铭。自进入浙江一建集团14年来,他用那颗源源不断的进取心,让自己一步步从施工员走到项目技术负责人,再成为分公司主任工程师。他曾获发明专利证书《异性构件安装施工方法》等3项专利;获评“浙江一建优秀党员”“浙江一建青年岗位能手”“浙建集团十大杰出青年”“浙建集团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等9项优秀称号。2019年,由他带领分公司技术质量团队,依托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工程,以《大截面空间异型构架清水混凝土建造技术》为课题,参与第二届浙江省青工创新创效大赛,并一举摘获铜奖。
初生牛犊不怕虎
勇挑水利项目重担获佳绩
2005年,朱中华来到中国水利博物馆项目担任施工员。博物馆采用塔馆合一的设计,现代材料和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对杭州来说是座意义重大、兼具地标性的建筑,施工要求可想而知。他暗下决心要抓住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自此便“沉住气打粮食”,从最基本的关砌放样、最简单的拉麻线弹墨斗做起,直至深入了解各项施工工序的施工目的、施工要点、具体步骤和相应顺序衔接,再到后来的掌握常用的测设仪器的原理、操作与计算、承重架搭设绑扎钢筋、安拆模板等领域,他还能熟记相应安全规范常识,在发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及时有效地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初什么都不懂,我就虚心一点点学习摸索。真心感谢师傅手把手地传授,给了我努力的机会,才有了后来的成绩。”朱中华笑了笑,惊讶于自己的努力成果的同时,也在时刻提醒着自己,要用源源不断的那颗进取心在建筑之路上再创佳绩。
在朱中华的精心策划统筹下,中国水利博物馆项目荣获国家级“大禹杯”奖项,该奖项也是浙江一建集团在水利工程方面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级奖项。
精雕细琢出精品
百折不挠铸就别样高铁站房
2010年,一叠绍兴北站的项目图纸摆在了朱中华的办公桌上,此时他已是一名优秀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在详细观看了图纸后,朱中华却有些“头疼”了。绍兴北站项目属于高架站台,钢构顶棚如船篷,两端进出通道勾勒出尖瘦的船头、船尾造型,整个站房形如梭,瘦长,酷似绍兴“水上三绝”的乌篷船,种种新颖的设计,无疑都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面对项目的特殊性,朱中华并没有气馁,他静下心来经过一番思考后,沉着地拿出纸笔,来来回回翻阅图纸,抓住施工难点攻关,研究相应的具体施工方案。每天他起早贪黑,在现场加强对关键工序、工艺实施的把控,督导技术人员跟作业人员一线施工,确保有效落实项目点对点的施工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绍兴北站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设得到铁道部、中铁总公司、上海铁路局等多家上级单位的认可,成为全线观摩的重点、推崇的亮点工程。朱中华也因此被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公司评为“高铁建设之星”,该项目荣获兰花杯、钱江杯、华东杯等多项荣誉奖项。
坚守初心绽芳华
砥砺奋进创新专业技术
2018年,朱中华又一次迎来新的挑战。他走上全面负责三分公司技术工作的岗位,协助分公司经理完成工程技术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朱中华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深入施工现场,平衡协调施工程序,解决工地上技术方面的难点要点,并且累计参与分公司在建项目的70多次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从严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分公司创优夺杯方面,朱中华也竭尽全力协助项目部做好工程质量的把控和相关资料的搜集。每周至少80%的时间,他都在深入工地现场进行工作督导。在专业技能方面,朱中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重点学习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认真领悟现代化建设的各种新要求,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以求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企业的科学发展。
十年如一日,朱中华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集团上级的认可,在2018年浙江省国资委“五个一”人才工程评比中,他获得省属企业第一批杰出创新人才的荣誉。
【一句话点赞】
分公司经理、党总支书记王洪军:勤奋是你工作的态度,是你成功的窍门。
分公司副经理宣忠霖:脚踏实地,追求匠心品质,你是公司员工的标杆。
生产安全部副经理钱聪:方法与努力并重,您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