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顾今)“要实现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发展建筑劳务产业,推动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
对于发展建筑劳务产业,张义光建议,首先是推进劳务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他表示,积极推进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专业作业企业在税收、社保、培训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及资金支持力度,整合、优化建筑工人队伍及劳务企业,逐渐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知识型转变。培养劳务作业领军人物,鼓励与建筑施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而不断提升专业作业能力。“同时,引导小微劳务企业、建筑工人作业班组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促进专业作业企业成为建筑业的用工主体,进一步促进企业高素质发展,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张义光称。
张义光还表示,应支持大型施工企业与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合作,建立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在具体操作层面,他指出,应充分运用建筑劳务市场优势及宏观政策扶持优势,建设建筑劳务产业园,促进建筑工人就近、就地就业,以人力资本聚集、教育培训资源聚集、企业总部聚集形成业务互补的“大三角”核心业务,充分运用物联网、计算机视觉等信息化手段,构建集建筑劳务企业集中规范化管理、建筑产业工人教育培训、技能鉴定、人力资源派遣、产业工人基地建设、配套生活服务等职能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集群,最终形成“传统建筑工人-培育基地培养-建筑产业工人-产业园吸收就业-刺激建筑劳务市场需求-倒逼传统建筑工人技能提升-反哺培育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培训基地为依托的相对稳定的建筑工人队伍,实现建筑工人的公司化,专业化管理。
对于推动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张义光建议,保障农民工劳动所得和社会福利,促进农民工向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在他看来,要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保障机制,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等制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探索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缴纳的资金来源,研究适应农民工实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制定适合农民工实际的公积金缴纳长效机制,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
张义光还建议,要加强技能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建筑工人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制定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让建筑业农民工在身份上向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