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搬家,一箱工作服终于有了个好的归宿。
上一回搬家是20年前。在清理一堆物品时,妻子看到有两只年代已久的大纸箱,里面分别放有不同颜色、面料、款式的冬夏两季的工作服,数了一下约有三十多套。妻子想把这些工作服处理掉,但已没有回收工作服的了。收废品的都说不要,即使收也只能当破布,总共就二十几块钱……哇,一套工作服的人工加布料还不止这个价钱呢!不用处理了,我对妻子说,先留着再说吧。
此后不久,妻子原单位的徒弟小丁辞职了,自己开了一爿箱包加工厂。我们决定把这些工作服送给他,工厂里可能会派上用场。那天申城飘着雪花,小丁开着车来取货。看着各式各样的工作服要送走时,我又有点舍不得,便挑了好几套不同款式的夏装留下,也算是留个记忆吧。
这些工作服,都是我这一生在工厂工作三十多年积攒下来的。50年前,我从技校毕业后分配进了国企化工单位。进厂的第一天,我们领了半月的学徒工资8.92元(当时学徒工月工资为17.84元),还领了口罩、手套、工作皮鞋及春秋各两套蓝布棉工作服等劳防用品。当时我还想,这么多的工作服怎么能穿得完呀?谁知那时青涩小伙懒散成性,工作服脏了从来不洗,放更衣箱时间长了都被闷坏,出现一个个洞,有时干脆就扔了。这样一来,三年发一次的工作服不够穿,就穿自己的旧衣服当工作服。
两年以后由于工作积极,我从操作工人当上了班长。班长是管理为主,自己不用上岗,于是工作服“耐用”了许多,而且我看到脏了还会用碱水洗。这样,一件工作服可以穿上大半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工作服不但够穿,还有了积余。加上企业调整建制时,又给职工发了两套米黄色涤卡缀有企业品牌商标的工作服,这样积攒得更多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受单位派遣,赴广东顺德联营厂做技术指导三年,厂方又发给我浅灰色涤棉春秋两季工作服。一年两套根本穿不完,于是第二年我就推掉说不用了,但对方说这是职工福利每人都得享受,而且年底开全厂大会时,职工都要穿崭新的工作服,以展示企业的整体风貌与团队形象。
进入21世纪后,我调到单位党办,负责宣传工作,工作服基本无损耗,故直至退休,共积攒了三十余套。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工为企业服务、奉献几十年,作为企业,也为职工的劳动防护提供了有力、充足的保障。
如今,我不用再穿工作服去挥洒汗水,不用工作服陪伴我在岗位上奋斗,那曾经的青春梦想,都随逝去的工作服得以实现。而眼前的这些工作服,何尝不是人生岁月的留痕与见证。因此,在这次搬家时,见到居家附近有一建筑工地,便把余下的工作服都送给了辛苦劳作的建筑工人——让这些辗转多年、旧而弥新的工作服有个更好的归宿。